央视网消息:根据最新农情调度显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处于灌浆期、夏大豆处于鼓粒期
央视网消息:根据最新农情调度显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处于灌浆期、夏大豆处于鼓粒期。今年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面积示范推广的第一年,其中,六成以上都在黄淮海主产区。那么,通过这种新的种植模式种出来的玉米大豆的长势又如何,一起去现场看看。今年国家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500多万亩。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大县江苏东海县,这里的面积达到了18500亩。种粮大户彭支松家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因为是第一年采用这种模式,他也是格外上心。采访中,我们注意到现在各地试点试验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多数是两行玉米,二到四行大豆。这种复合种植会不会影响产量?能不能同时满足两种作物的生长需要呢?老彭专门做了详细的讲解。老彭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目前大豆的长势,每亩产量可达到400斤左右。玉米跟往年持平,加上国家的补贴,这一亩田的净收入在1100元左右。受益的不仅仅是江苏东海,截至目前,全国有16个省份1047个县共4万多家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增加油料供给。责编:卢思宇
月度归档: 2022年9月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导入个性化数据,滑雪装备也能“技术流”;戴上VR眼镜,在虚拟世界中体验运动乐趣;手机摇身变为健身演播室,专业教练陪伴“云”上运动……在20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导入个性化数据,滑雪装备也能“技术流”;戴上VR眼镜,在虚拟世界中体验运动乐趣;手机摇身变为健身演播室,专业教练陪伴“云”上运动……在2022年服贸会上,记者发现技术进步推动了传统体育服务场景的升级,为体育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可靠支撑。北京冬奥会期间,各类精彩冰雪赛事的播出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如何提前预知、并捕捉这些精彩的比赛转播画面?一项名为活动数字孪生引擎的技术成为了这一场场视觉盛宴背后的“指挥官”。在2日举行的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平行论坛——数字体育发展论坛中,视伴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市场总监任烨介绍,活动数字孪生引擎就是将物理世界的建筑架构和规则孪生到虚拟世界中,同时运用数字化算法和仿真技术,去完成活动的整体预演,并将成果再反馈给物理世界,以帮助活动更好地组织和完成。“以首钢大跳台为例,起初在规划转播时,画面只有天空或者背后的冷却塔,OBS(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提出在画面背景中增加一些奥运元素。通过活动数字孪生引擎技术,我们对大跳台进行了高还原度的3D仿真建模,再通过对摄影机、(冷却塔)曲面贴图的仿真应用,直接输出预想转播画面,并由此对转播画面进行调整,最终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任烨说。据悉,活动数字孪生引擎技术服务于北京冬奥会12个竞赛场馆、7个非竞赛场馆,极大提升了场馆运行设计的效率。任烨介绍,活动数字孪生引擎将作为北京冬奥遗产为后续的巴黎奥运会、米兰冬奥会等赛事进行指导。在服贸会现场,冬奥会的“科技范儿”随处可见——开幕式上实时互动的“雪花”应用的三维运动员跟踪技术、冬季项目智能训练管理系统、冬奥会奥林匹克数字博物馆线上云展厅、自由视角和子弹时间拍摄系统……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冬奥筹办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也推动着冰雪运动的可持续发展,让冬奥成果更好地为全民共享。对于雪具产品公司思安奇来说,一双滑雪鞋也可以成为“技术流”。公司首席产品官张安东介绍,目前公司正在研发一款可遥控调节松紧的双板滑雪鞋。“面对硬雪、软雪或者雪包等不同场景,很多滑雪发烧友对于鞋的松紧是有不同要求的,那我们就通过AI技术,通过地形、角度和海拔等传感器将数据传导给雪鞋中的微电机,同时对雪鞋制作工艺进行创新,以实现松紧的智能调整。”“作为一个民族企业,我们要发扬创新精神,展示中国制造、中国智慧,借奥运‘冬’风,把我们滑雪装备产品做得更好。”张安东说。随着全民健身事业的高速发展,许多企业推出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升级的解决方案。在健身器材与体育用品品牌好家庭展台,室外智能健身房体验区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好家庭集团总经理张佳兴介绍,这套“室外智能健身房”把有氧训练器材、力量训练器材和体质测试器材融为一体,集合5G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从体质测试到运动健康指导,再到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健身成效的检测评估,系统地满足了人们科学健身的需求。“通过大数据,我们能看到不同健身器材的使用频率、方式、年龄分布等信息,这对我们未来研发提供了更多帮助和依据。”张佳兴说。张佳兴同时坦言,通过实际观察,老年人是使用室外智能健身房的主要群体,但这并未体现在数据中,这是因为在使用健身器材时,更多老年人会选择非智能的自由锻炼模式,如何促进老年人更主动、便捷地使用智能技术,是产品未来研发的重点之一。关于体育科技的应用趋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体育金融研究中心总监王浩羽认为应重点关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养老和体教融合等方向。“放眼全球,体育科技的应用五花八门,但我们要注意因地制宜,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体育生活的美好。”(新华社记者王楚捷、姬烨、李春宇)责编:卢思宇
这个赛季球场上谁是最炙手可热的未来之星?许多人会报告托纳利(Tonali)的名字。尽管只有20岁,但他已成为许多豪门(如尤文图斯和国际米兰)的猎物。意大利媒体透露也加入了竞争者的行列,并愿意以6000万欧元的高价加上两名球员。非常欣赏托纳利,认为他可以成为未来数十年巴塞罗纳的中场核心。
托纳利今年5月刚满20岁,但他已经在意甲表现出了惊人的才华。托内利的风格优雅,传球技巧出色,他的视野和整体视野也得到了许多专家的好评。意大利媒体一致认为,托纳利是意大利足球的下一代皮尔洛风格的中场。这个赛季他为布雷西亚效力比赛中出场23次,送出1个进球和5个助攻。
托纳利和布雷西亚的合同将于明年夏天到期,他在“转会市场”的估值已达到3150万欧元。此前,许多媒体透露,意甲的两巨头尤文图斯和国际米兰都在抢夺通纳。土豪大巴黎也对其虎视眈眈。来自《晚邮报》的最新消息,巴塞罗纳也抛出了橄榄枝,而且给出了布雷西亚无法拒绝的高价。
据布雷西亚老板切利诺透露,他收到一份对托纳利来说“非常重要的报价”。切利诺还表示,他暂时没有告诉托纳利,是因为想在6月“给他一个惊喜”。《晚邮报》指出,切利诺口中所谓的“惊喜”,就是巴塞罗纳方面的报价。布雷西亚方面认为,即便尤文或者大巴黎给出更高报价,但托纳利肯定更愿意投奔巴塞罗纳。
据悉,巴萨开出了6000万欧元的巨额转会费,并愿意派出两名球员作为甜头,其中包括一名中场和一名左后卫。加上价值,这笔交易将价值7000万欧元。巴萨对托纳利如此慷慨,是因为梅西欣赏这位意大利新星,相信如果他加盟巴萨,他将在未来几十年成为中场核心,至少可以与拉基蒂奇相提并论。托纳利的未来在哪里?你会去尤文搭档C·罗纳尔多或者巴塞罗那帮助梅西吗?对于这位20岁的年轻人来说,一段辉煌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高文宇】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的“擅权”风波尚未平息,西方媒体又从披露其丑闻的《瘟疫》一书中发现新的情节:在莫里森执政期间,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最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高文宇】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的“擅权”风波尚未平息,西方媒体又从披露其丑闻的《瘟疫》一书中发现新的情节:在莫里森执政期间,澳大利亚国家安全最高决策机构违规对外泄露国家机密、大搞双重标准;不仅如此,莫里森还在疫情期间罔顾事实,说了中国不少坏话。更为讽刺的是,这些最新爆料很有可能是莫里森自己主动提供给爆料人的。据英国《卫报》4日报道,《瘟疫》一书中披露了澳大利亚国家安全委员会(NSC)讨论的诸多国家机密议题,其中包括时任政府的对华立场及相关意见,澳大利亚2020年对外关闭边境的决策过程,以及该国国防事务的相关讨论。报道举例称,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莫里森在一场NSC会议上恶意满满地评价中国:“不要质疑中国的能力,他们肯定会利用新冠大做文章。”莫里森提出,国家要充分利用七国集团来推动澳大利亚的对华立场。在他看来,澳前任政府“为抚慰中国已经做出了很多让步”,现在该国对中国应做到“拒不让步”才合理。书中披露,2020年4月20日,NSC听取了澳政府工作人员的一段口头汇报,相关议题涉及所谓“中国支持的最新网络活动”。当时,莫里森以个人见解对这段汇报进行了“过度笼统”的解读,还得出一项“简单粗暴”的结论——认定“国家民主体制已经被渗透”、必须采取应对措施。莫里森还当场作出一项惊人决定,他告知与会者“时机已到”,澳方要“加大赌注”,向中国发出“更强硬的声音”。而在同年5月的一场NSC会议上,莫里森发表了更多有关中国的言论,包括老生常谈的“我们与中国的关、以及整体战略局面的恶化是澳大利亚一代人面临的最大挑战”等观点。NSC是澳政府应对国家安全问题以及主要外交政策问题的顶级决策机构,其产生的决策无需再经过政府内阁批准。根据《卫报》的说法,澳某些“国家机密”经某位政府内阁官员外泄其实不算罕见,因为该国相关政策支持所谓的“授权泄密”,这样做的目的是讨好媒体和公众。但NSC直接泄密就要严重得多,这基本上已经是与国家一贯奉行的政治传统背道而驰。其实除了部分会议内容外,书中还记载了莫里森参与某场“绝对机密”会议的整个流程,包括他如何面授机宜、如何与人联系,就连所处的场所环境以及会议室有哪些设备都在书中得到体现。对此,澳大利亚公共政策智库机构“公共诚信中心”学者杰弗里·沃森表示“难以置信”,并称澳当局必须进行严查。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犯罪学和刑事司法学院学者基尔兰·哈迪认为上述泄密行为已涉嫌违法,只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很难对肇事者提起诉讼。他批评道,这就是澳政府的“双标”所在:一方面,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起诉各类“吹哨人”;另一方面,披露对符合自身政治利益的消息,比如彰显“对华强硬立场”时,就会奉行另一套规则。对于NSC涉及的泄密情节,《瘟疫》的作者并未透露具体消息来源。不过,莫里森曾亲口承认接受过两名作者的采访,而作者也曾与多名时任部长级官员进行过对话。有推特网友讽刺称,莫里森这位“自恋者”最开始可能是想借助这本书凸显自己的丰功伟绩,把自己好好吹嘘一番,结果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有人讽刺称,这本书应该更名为《独裁者的自白》。责编:庄鹏泽��闻